查看原文
其他

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:释放体制改革红利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

第2646期 安徽先锋微讯 2022-03-22

编者按


2019年,省委组织部制发《城市领域基层党建工作“领航”计划实施方案》,计划通过3年左右时间努力,推广一批重要经验,形成一批党建工作品牌,做到每个领域都有模板、有样本,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学有榜样、赶有目标。按照工作要求能落实、主要做法有特色、措施经验可推广的标准,确定了首批省级示范库入选对象,在安徽先锋系列平台持续推出,供各地各单位学习借鉴。


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区域面积23.6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16.6万,辖区内老城区、城中村、新城区并存,居民服务诉求多元,拆迁建设任务艰巨,发展转型需求强烈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前,上面千条线、下面一根针,权责不匹配;“七站八所”忙闲不一、力量配备不均衡;多年未招录在编人员,编外聘用人员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。

为深入实施“三抓一增强”工程,推动省委《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》及合肥市委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“1+8”系列文件精神落地生根,常青街道以街道体制改革为契机,着力做强街道,更好发挥“轴心”作用,向体制要“活力”,向机制要“能量”,向制度要“绩效”。



图 | 常青街道俯瞰图


进行大部制改革,实现“由分到统”





图 |街道体制改革前的部门架构

按照职能相近原则,常青街道党工委将街道原有26个内设部门整合设置为“一办七部两中心”,即在合肥市委明确的“一办五部两中心”(党政办、党群工作部、城市管理部、社会事务部、社区建设部、平安建设部、党群服务中心、网格化服务中心)基础上,充分考虑街道由直接抓招商引资转变为抓营商环境的实际,增设发展服务部;鉴于街道老城改造任务较重,增设城市建设部

图 | 街道体制改革后的“一办七部两中心”

改革前,部门相对独立、各自为战、力量有限,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或综合性工作难以形成有效合力。改革后,班子成员大多每人分管一块、各负其责,改变了过去交叉分管的情况,使配合、参与的工作变成了“大部门”的本职工作,实现了“一个哨子吹到底、一支队伍管到边”,党工委统筹协调功能显著增强,经受住了疫情“大考”。


图 | 城市管理部对南七农贸市场进行整治


厘清工作职责流程,实现“先破后立”





为确保街道机构改革后各项工作有序衔接,常青街道党工委在充分研究讨论和征求意见基础上,制定了“大部门”职责清单、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“三项清单”,要求各部门挂单作战,照单落实。为防止新老部门整合过渡期间影响工作,街道党工委制定了“大部门”服务流程,并利用微信公众号、宣传栏等向辖区企业、居民进行公示。

图 | 厘清“一办七部两中心”对应职责
在服务企业和居民过程中,设置调查问卷,并当面征求意见建议,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,经过试运行——优化调整——正式运行,街道各部门高效运转,上级各主管部门、街道干部及服务对象等各方反映良好。

图 | 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群众办理业务
图 | 发展服务部联合多部门上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


优化干部调配,实现“能上能下”





实施大部门制改革后,常青街道中层干部职数锐减。为确保“思想不乱、工作不断、队伍不散、干劲不减”,街道党工委实行“全体起立”,对干部年龄、专业专长、性格气质进行梳理,对岗位实绩进行评估,科学制定人员调配方案。

图 | 街道建立人才“AB”库  

实施“头雁工程”,每个“大部门”根据街道中心工作,设立10—15个重点项目,由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认领,项目实施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和“能上能下”的重要依据。建立人才AB库,B库是街道中层副职的储备库,从一般干部中择优选拔;A库从B库中好中选优,拟提拔为内设机构正职的,必须为A库中的优秀干部。干部凭实绩在AB人才库及库外流动,街道体制改革后,已提拔重用3人、降职使用2人,树立了“能者上、庸者下”的鲜明导向。

图 | 注重在战“疫”一线培养锻炼考察识别年轻干部




点亮下方“在看”,让更多人看到!



猜您想看:



点个“在看”再走呗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